![](/storage/categories/April2023/9aIZpggAXb0IKqcwoNeh.jpg)
![](/storage/categories/April2023/j9ZdU2mpVLicmCUHYQYK.jpg)
11月12日,“陜北礦區煤礦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項目鑒定會在線上成功召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有關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單位、項目承擔單位相聚“云端”,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共同開展項目成果鑒定,攜手共見百米井下實現“呼吸自由”的美好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彭蘇萍、武強、王運敏、楊春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周心權,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建國,中煤科工重慶研究院國重實驗室主任文光才,應急管理大學(籌)研究生處處長程根銀,陜煤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尚建選,陜西煤業副總經理屈永利,紅柳林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常波峰等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主任曹文君主持。
紅柳林礦業公司攜手安徽理工大學袁亮院士團隊,以職業安全健康為突破,實施“陜北礦區煤礦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項目,聚焦當前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病防治的科學問題進行技術攻關,全力打造“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示范礦井。目前,六個課題研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預期目標。
張宏致歡迎辭,王雙明院士主持項目鑒定工作。袁亮院士從項目研究背景、研究技術路線、主要研究成果、經濟社會效益、項目創新點等方面,對“陜北礦區煤礦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項目成果進行了匯報。鑒定會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匯報,審閱了鑒定資料,對項目中的關鍵技術內容進行了細致問詢。
經過質詢、討論等環節,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本項目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果創新:一是研制了首套受限空間空氣污染物運移大尺度物理模擬平臺,揭示了風流場作用下粉塵和燃油車尾氣運移規律及細水霧降塵機制;提出了“分源-分區-分級-分策”治理理念,研發了一套適用于煤礦井下采、掘區域全生產鏈的粉塵高效防控新技術與裝備,總粉塵降塵率、呼塵降塵率顯著提高。二是成功開發了首套以尾氣排放量為調度依據的井下燃油車組合運行優化系統,研發出井下燃油車排放污染物非貴金屬低溫催化氧化高效凈化技術與裝備,為井下燃油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和改善井下作業環境空氣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發明了慢性暴露煤工塵肺病小鼠制備新方法,發現了煤塵、矽塵暴露引起肺部發生炎癥、肺纖維化的機理,研發出塵毒高效個體防護技術與相關產品,建立了基于“人-機-環-管”四位一體的煤礦職業健康保障體系。四是建立了以CO、NOx、粉塵為主的井下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井下空氣質量指數法評價模型,開發了首套煤礦井下空氣質量在線監測與健康智能預警系統,實現了井下空氣質量24小時監測和7天的預測及重度污染影響礦工健康程度智能預警,為礦山空氣革命和智能健康保障提供了有效手段。
項目成果在紅柳林礦業公司成功得以應用和示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前景。項目以96.68分的高分成績通過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課題合作單位代表袁亮院士表示,“陜北礦區煤礦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項目是安徽理工大學和紅柳林礦業公司順應煤炭行業發展趨勢,積極踐行“健康中國”發展戰略,通過理工醫融合、醫教研協同,聯合多家單位,組建科研團隊,牽頭科技攻關,助力職業安全健康發展。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深化拓展科研資源,加大產學研協同創新力度,鞏固拓展項目創新成果,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粉塵防治和職業健康保障水平,助力全國煤炭行業礦工享受健康生活、美好生活。
尚建選表示,該項目為煤炭行業粉塵治理和職業健康基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維模式,“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是不斷實現煤炭企業職工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陜煤集團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煤礦井下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與應用,不斷提升煤礦井下空氣治理和職業健康保障水平,為煤炭行業健康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李波 秦祺 朱玉峰)